第(2/3)页 “教头,节哀顺变!”牟介半晌才安慰一句。 “早就习惯了,以后仇报了再说。”王进云淡风轻的笑了笑,但眼中的冰冷和杀意犹如刀锋 般犀利。 王进又看向骨瘦如柴的老者,真诚地发出邀请:“牟太医,老乡啊!以后你就是我山寨的主要军医。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也不让家里人伤心。” 在古代,老乡是非常有分量的。 牟介铿锵有力地说:“放心,老夫一定不负寨主所托。” 搞定了一个老头,王进又看向另外一人,笑眯眯地问:“老先生,听说你为官多年,不知是真是假?” “哎,老夫密州平简,说来话长!”老者长吁短叹。 “那长话短……,等等。”王进笑着摆手,突然脸上神情一滞,觉得平简这个名字耳熟,再次询问。 “您老叫什么?” “教头,平老哥姓平名简。”牟介在旁插话,竖着大拇指夸赞:“说起来,我乘坐的船出自他之手。” “平简?”王进呢喃自语,有些模糊的记忆纷至沓来。心中狂喜,连连直呼自己这回真的捡到宝喽! 《宋史》记载:宋朝三次造大船遣使出访高丽,三次造大船之举成功造就了北宋时期的三位造船英杰——明州范子渊、密州平简、进士晁说之,在中国古代航运与造船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范子渊死了,晁说之在几年后才冒头。 唯独第二次出使高丽,是宋神宗时期,高丽王驾崩。神宗遣使吊慰,命人速在密州附近的登州、莱州官方船场造几艘出使之船。可惜登州和莱州在唐朝时还有强大的造船能力,但到了 北宋船业开始凋零,官船厂多为中小型简陋海船和内河槽船。 民间造船场造出的船反而质量较高。于是官船场官员请民间船艺精湛的工匠平简大师监督指导造出使之船。仅仅带领几十个手下船匠,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最终建造出一艘长度30多米的大海船。 他监制大海船之神奇,在于不用当时流行的图纸或船模,完全是一切数据都心中有数,一副了然于胸的样子。那么大的船,造得又快又好,一艘船准备好的各类木材,等造好后,木料基本用完,只剩下几块大木板,让官船场的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