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今日各位请回吧,大公子与臧童子郎相谈甚欢,今天就不再接待大家了。请各位海涵,明日再来。” 那仆人喊完,回头就吩咐人关上了袁府的大门,把站在门前的公孙瓒直撞了一个趔趄。 公孙瓒终于也是忍不住了,把手里的名刺狠狠的掷到了地上,指着已经合上的朱红色大门破口大骂。 “欺人太甚!这就是你袁本初说的一视同仁?自己也不过就是个过继的贱种,还不以出身论英雄?同乡故吏也就罢了,那不过刚束发的小童也能让你无视我公孙瓒?天下楷模?我呸!” 要不是李继与刘备拉着,公孙瓒几乎要飞身上去踹袁府的大门。而且凭借他那优秀的大嗓门,四周还没散去的士子们都惊得回过头来,纷纷望向了李继三人。 李继和刘备哪能拦得住公孙瓒,加在一起也没有他的力气大,最后还是被他挣脱开来。只见公孙瓒双臂发力,猛地举起了地上用来挡门的巨大砖石,快跑两步,直接就抛了出去,袁府硕大的匾额随即闻声轰落下来。然后公孙瓒便转身昂首阔步,朝着那一帮面露惊恐的士子中走去。 李继和刘备见状,也只好跟在了他的身后一起离去。这一路上倒是畅通无阻,走到哪里都被让出两臂远的距离,那些士子跟避瘟神一样躲着他们,任由三人离去。 李继跟在后面暗自思索,也不知这公孙瓒与袁绍的不对付是不是从现在就开始了。虽然自己也知道最后的结局是袁绍赢了,但从如今的关系来看,李继却不希望看到公孙瓒将来兵败后引火自焚的结局。 其实公孙瓒如此生气不仅仅是因为受到如此对待,还有对两人相似的出身,却有不同命运的嫉妒。 袁绍虽然不是袁家嫡系,但深受叔父袁逢、袁隗的喜爱,家族资源大部分也都倾在了他身上,有时甚至让嫡系出身的袁术和袁基都对他颇为愤恨;公孙瓒也是庶出,但是在家中却处处受到被排挤,只能离家做了一个小吏。这番遭遇,让公孙瓒对袁绍打心里就不服气起来,这个全靠家里的支持才能闯出偌大名声的天下楷模,没有了袁氏四世三公的光环,能不能比得过自己都是未知数。 此时袁绍也听说了府上的牌匾被人给砸了下来,派了家里几个仆人出来追问。看到公孙瓒怒气未消,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样子,李继在一番思索后主动上前替他拦了下来。 “各位大哥,抱歉了,先前是我们鲁莽了。久闻袁本初是天下士人楷模,我等三人本是有心求见,但却饱受冷落,这才心有不甘,冒犯了府上。实在是不好意思。” 打头的那个仆人见是个小童和自己对话,倒也不好意思直接动粗。公孙瓒在那几个仆人中瞅见了适才差点把自己撞倒的人,心头火气又盛了几分。要不是刘备不论如何都用力抱住了他的胳膊,他简直想上前把这些人全都给掀倒在地。 “那这样吧,小子也不为难各位大哥。你们回去跟袁大公子讲,小子名叫李继,现在就住在蔡邕蔡议郎府上,今日如此做派,改日必会上袁府亲自赔罪。” 公孙瓒很是惊讶,原本的怒气也都顿时哑了火,他刚才心里甚至都打算大闹一趟袁府后直接溜回幽州老家呢。没想到李继竟主动上前,扯着蔡邕的大旗替他抗下了这个锅,让公孙瓒颇有些汗颜。 那些仆人听到了蔡邕的名字,也都有些为难。蔡邕的名气他们是知道的,自己家主人袁隗听说和他交情不浅,可把袁府匾额给砸了下来可不是仅仅是用蔡邕两个字就能摆平的事。 就在两边焦灼的对峙时,街道外缓缓走过来了一个披着雪白披风的黑衣人,头上带着竹编的斗笠,斗笠下围着帘状面罩,只露出了眼睛,看不清面目,从身形来看,年龄应该并不是很大。李继被他的打扮吸引了注意力,啧了啧舌,这大冷天的穿这么少,还真是抗冻。 蒙面黑衣人进了街道,朝着袁府的仆人们径直走了过去,背对着众人掀起了面罩,那些仆人看了后立马一起恭敬的朝他行了一礼。当着李继等人的面,一个仆人便与黑衣人私语了一番现在的情况。黑衣人听完后,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刚才还气势汹汹,得理不饶人的一众仆人竟直接扔下李继几人,反身回了袁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