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皇上能来此地,是臣及应天府子民之福,臣方才慢待于皇上,还请皇上恕罪。” 皇上微微一笑,放下手里的茶盏,“朕知道你顾虑什么,怕有人为考生说情,朕不怪你——朕来此是想听听此次考试的情况。” 刘大人闻言心里一暖,传言皇上年轻贪玩,不理政务,还不近人情,这不挺体谅下属的吗? 当下不敢马虎,迅速理理思路,清清嗓子,回道,“回皇上,本次考试发榜文呢后,于五日前崇正书院开考,考生共计五百一十五人,当天共收到考卷五百一十张,作废五张。经应天府集体评判,择优选出四十五人,其中甲等五人,乙等十五人,丙等二十五人,今儿刚发榜贴出丙等人选......甲等则事关重大,臣正要再核一遍,择日再发。” 汇报完后,刘大人命人端来一个用红锦遮盖的托盘,“皇上,这就是择优录取的考生卷子,请皇上过目。”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折扇,翻开眼前的考卷,“朕在路上,时常听到读书人抱怨,说起来是些落榜的生员,朕这次让应天府招考,其实就是想看看那些落选的读书人是不是真的怀才不遇,朝廷是不是漏选了真正的贤才.......” 刘知府恍然大悟。 朝廷招录考试录取率极低,许多读书人拼死苦读一辈子也不过是个秀才,能中举的也是凤毛麟角。 朱翊钧翻阅着,边看边频频点头,忽而一笔娟秀小字吸引了他的目光。 “......作为立法者想来以理服人......论法者,皆为守护人间公平正义!” 最后一句他念出来,不由赞道,“好!好!” “这份卷子是谁的?”皇上指着那笔娟秀小字问道。 因都是应天府考生,为避免本地考生说情,考场均采用现场发牌编号的方法,每个考生现场抽一个号连同姓名装进袋子密封,考卷上只写编号,阅卷的时候则隐去考生编号,以避免官员舞弊。 刘大人看看卷子上的编号,114号,对照名单看了看,“回皇上,这份卷子是一个叫海宁的考生的,目前归于乙等最后一名。” 114? 放下卷子后,皇上龙颜大悦,点点头,“朕不要只说的好听的,两天后朕要看他们的实际表现.......让他们审个案子朕瞧瞧。” “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皇上竟要现场让考生当一回判官再决定甲等名录,果然是与众不同。 刘大人正要去安排,皇上叫住他,“听闻海瑞亦在此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