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况且,大唐的西域并不平静;西南面的吐蕃随时侵扰;东北部的奚族、契丹族时常拼斗;尤其是北部的东突厥,再次兴起。这些虽说都凭借各地兵将,能够给予及时应对,但也都是大唐时刻会面临的困扰。 这样想着,宋通继续对高力士大呼道:“高将军!你一向果决,此时此事决不可拖延!” 听着他这话,高力士仍是不语。人群中间却不再是暗笑,而是伴随着七嘴八舌的低语,笑声也明显大了起来。 本想处死安禄山的宰相张九龄,此时脸上神色略有不耐,摆手止住了众人的喧哗。 地上的污血清理已毕,几人将那具死尸,用块白布包裹好抬走。 看着眼前景象,宋通听着众人的发笑,嘴角也现出一丝笑意——被他一枪刺死的这人,死得并不冤枉。 这人叫做促干,全名应是史促干。他与安禄山同在军中,两人极为要好。安禄山获罪,但他却刚立了战功,被张守珪举荐到京城来受封赏。 史促干本来就与安禄山交好,也知道他大概率不会有意外,就伴行他来到长安。 李隆基见到张守珪的举荐信后,顺水推舟地,封史促干一个果毅都尉的勋官武衔,再赐他汉人姓名以示褒奖:史促干,改为史思明!——即是历史中的那个,后来和安禄山一起发动“安史之乱”,祸乱大唐天下的恶人史思明! 此时,刚刚受到封赏的史思明心情大好,又猜测安禄山最终应该不会被治罪,就跟随他一同前来署衙。 本想以此表明对安禄山的兄弟情义,谁料想史思明却因好兄弟丢了性命。 宋通当场行刺时,就已知道那人是史思明,但只想先杀死未来的贼酋安禄山。 虽然没能刺死这个恶贼,却还算满意地,击杀了他狼狈为奸的“好友”史思明,宋通怎会不喜? 他暗想:以后的历史记载中,没有“安史之乱”这个词汇了。 另外,他还发笑的是:真应了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损友。这种人不会为你两肋插刀,只会让你为他挡枪。 现场还没完全安定,高力士正要说什么,已见到神武禁卫军兵曹参军李屹,得知这里的消息后快步赶来。 他一边怒气冲冲地走着,一边摘下腰间悬挂着的硬木杖。 首先冲向阿史那博恒,他挥起这根三尺余长、直径一寸左右的军杖,口中大骂着:“憨痴!要你做队正,这样懈怠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