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军礼-《一枪刺回大唐》


    第(3/3)页

    崔希逸当然听懂了孙诲的话,也想着不必对初次见面的宋通太过热情,就想要起身离去。

    正要找个借口,他却见宋通眉头紧锁,神情显得很是纠结。

    崔希逸不禁问道:“宋傔史,是一路奔波太过劳累了么?”

    宋通连忙回道:“并非。宋某有几句话,想要与大使单独说。是朝廷的事……”

    崔希逸一听,只觉得是有什么重要人物的重要口讯带来,就对孙诲使个眼色。

    聪敏非常的孙诲,连忙拱手:“大使,孙四先行告退。”

    宋通补充说道:“孙副史,就请劳烦你带我那几位同袍去用饭,可否?”

    刚来的新人,即便是官大一级,就立即欺负老人?孙诲心中固然不满,但嘴上不敢迟疑:“喏!”

    孙诲转身悻悻地走出大堂,招手让阿史那博恒等人,随他前去用饭。

    宋通见四周安静,站起身来,对崔希逸深施一礼:“大使,河西军务虽重,即便可控万里边疆,但却比不过朝中宰执一言!”

    崔希逸先是听得纳闷,随即就陷入了沉思。

    唐代武官,出得朝廷带兵打仗后,军权必须立即交回。平日里,他们就如新时代提笼架鸟的闲人仿佛。

    而且,位高权重,尤其是掌握军权,在边地不用兵,就会被朝中的官贵,甚至陛下质疑为干耗粮秣,妄自尊大;若是用兵,就又是两边兵将,乃至各方百姓流离失所、血流成河。

    宋通的话,当然在理。即便是再重要的军职,即便立下再多的战功,也是远离陛下身边。

    再大的武官,当然也不上朝中在皇帝身边,被皇帝看重的宰相的一句话。

    这个道理,别说崔希逸,恐怕就是市井小儿,也是懂得的。

    但才一见面,宋通为何就说出这样的话来,崔希逸的心中,难免生出疑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