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着孙诲急匆匆离去的身影,崔希逸心情激动地,拿起桌案上宋通转来的那封书信,久久地发着呆。 他的眼中也有泪光闪动,那是为如同慷慨赴死一般,往日里颇为疼爱的孙诲而伤慨的。 宋通已然定下计中计,就是要按照历史记载中的那样,使得急于冒险建功的孙诲,去到长安“活动”。但后面的事,就不会如孙诲所愿,而将会按照宋通的预想,逐步进行了。 崔希逸暗叹连声,一旁走来一名侍从拿着一盏油灯走来,低声询问他是否要用晚饭。 摆摆手,崔希逸看着手中的这封书信良久,就把它凑近油灯的火焰。 书信青烟冒起,随即跃出一团跳跃的火苗。 直到这封书信完全焚毁,崔希逸才将灰烬丢下,缓缓地站起身来,向后宅踱步而去。 后宅屋内,夫人李氏正与崔静怡,一边各自拿着竹篾圈成的“手绷”做着刺绣,一边低声说笑着什么。 见到沉着脸的崔希逸回来,崔静怡连忙起身行礼。她想要让父亲开心而笑问:“父亲是为天雷场的事忧烦,还是为凉州冬种农耕的事操心?” 与吐蕃不再交战,北面的突厥也是防范甚严,河西自然是一片安宁的状况。 崔希逸面对的,除了与诸族兵将进行关系的梳理之外,就是这两样事了。 但此时的崔希逸,却是默默地摇摇头。 见夫君神情落寞,知道他本来就是心思细密而多有愁绪。总是这样心情郁郁,必会影响饮食、健康。李氏放下手中的女红,不禁发问:“那是为何而愁烦?” 崔希逸坐在一边,还是闷声不语。 “我听厮役们说,近来有邸报要送去长安。是因为这事吗?”李氏小心地问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