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当然不会-《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宋通知道,崔希逸现在这样问,很明显是内心有顾虑。这些顾虑再多,无非就是集中在朝廷不愿意开战。

    因为战端一开,立刻就有无数军资,顷刻间烟消云散。这些军资,即如一支马槊需要打造数年之久那样,即如兵将、马匹等所需的堆积如山的粮秣,都是大唐民力、财力的结晶。

    况且,目前对于吐蕃的猖狂,予以了严厉地打击。蕃方现在暗地里厉兵秣马,可暂时并未有报复的举动。

    寻机拼斗当然可以,可是如果不能获得压倒性的胜利。那么双方又将会回到间断,却又是持续的战斗当中。如此,就相当于双方都陷入了持久战争的泥沼,这是最令人苦恼的事。

    见宋通也是沉默不语,崔希逸的心中更觉焦急:二人计议多时的这个大策略,甚至说是大的战略也不为过。现在自己心中犹疑不定,宋通作为意见的提供者,怎么也如此沉闷呢?

    崔希逸轻咳一声,对他说道:“宋六,难道你随着预期的临近,也心生疑惑了吗?”

    听到他的问话,宋通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大使,计议早已定好,并不用再犹疑。”

    “可是,如果我们先挑开战幕,朝廷必不会同意。而蕃方,本来就只是虚张声势地待在原地。现在,”崔希逸一边思索,一边说着。

    停顿一下,他端起身旁的水杯,喝了一口再接着说,“我们又即将把蕃人俘虏尽数放回,如此一来,蕃方必是更加安定。或许,他们就此撤去唐蕃边境的过多军伍,消弭双方浓烈的战事气氛,也是大有可能。”

    听他把话说完,宋通先说“有这个可能”之后,再对他说道:“大使,无论怎样,我们的计议都已安排好。朝廷肯定不会同意我们率先出击。但蕃方,”

    说到这里,宋通不禁笑了起来:“他们肯定是耐不住寂寞的。至于他们接收了那些俘虏回去,也仍然不会安定下来。”

    崔希逸听了,既感到计划可以照常进行,又觉得可能会遭到蕃方的突然袭击而苦恼。

    宋通见他如此,也就再重复着仍然按照原计划进行即可:陆续将兵将、粮秣等军资,集中在大斗拔谷、张掖川、洪池岭等山谷要道。待到时机来临,立刻就可以发动反击。

    崔希逸点头称是,再又问道:“即便我们获胜,但是蕃人是否能够被震慑住?”

    宋通只说这些不是现在就能够完全确认的,现在能够确认的,就是唐方兵精粮足,又有秘密武器:那些火器营里新式武械,以及可以操作、使用它们的,受到严格训练的兵士。

    崔希逸的心里肯定还是有疑问,但见宋通神态自若,他也就放下心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