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升阶-《一枪刺回大唐》
第(2/3)页
“都很好。”宋通回应一声。
前面的浑天放,再举着旗帜奔回,口中大喊道:“军使,哥舒将军赶来接应!”
宋通听了,与仲朗杰示意后,就在浑天放的引领下,前去与哥舒翰会面。
两人见面,宋通称赞不已:“哥舒将军衣甲鲜明,真如猛虎一般!”
哥舒翰立刻开心地大笑起来,随后再慨叹着说:“英武不过宋六!哥舒某怎能比得过宋六郎少年英雄!”
哥舒翰这样夸赞宋通,不仅是因为宋通的职务高一些,的确又有对他很年轻就能得到六品官位而钦赞。
大唐的官员,除了皇亲贵戚意外,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以受到某些官贵名流提携,而逐渐升级的。
比如白居易,也是从相当于新时代的县公安局长这样的职务——县尉似乎是个很好的,未来可以尽快晋升的职务。其他著名的比如王鉷、杨国忠等。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或许是因为缉拿盗匪,或者是镇压不服的百姓,可以得到明显的工作成绩,也就容易受到高级别贵人的关注与看重。
官员们从九品、八品逐渐升阶,大多要熬到三十岁以上,才能见到家里的吃用,随着官阶的升高而好一些。这是因为,唐人注重与亲族的关系。做了官,自然就有家里人,甚至有穷亲戚来投奔。
远一点的,要给予接待和馈赠;但是亲情关系近的,就需要长时间赡养。
比如韩愈,就曾以一人之力,供养亲族多人。
生活仍是很拮据,这些官员中的佼佼者,到了四五十岁,才可以逐渐享受生活。
比如白居易,虽然名声在外,但在长安只能租房而买不起。后来年龄大了,官位高了,名声更大了,钱财也就多了。他就在洛阳置办了大宅子,开心地在里面待客、自娱。
听着哥舒翰的称赞,宋通知道若非穿越过来时,具备了很多能力。只凭自己所谓奋斗的话,是极难得到现在的职务的。
既然现在这已是事实,宋通也就坦然地谦辞、致谢后,就和哥舒翰商议确定:到前面山道的开阔处,安营休歇。
趁着天色还亮,唐人兵将们就指挥着蕃人俘虏,迅速地搭好毡帐。在蕃人驻地的外围,唐兵在安扎自己的营地。
夜间的值守,当然是唐兵以暗铺、明铺,以及流动巡逻的形式,严加看守蕃人俘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