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要让他怀疑沈路是否真的得到了这份名单,沈路就算成功了。 因为当时被偷的名单只有三份,这点沈重楼只要仔细排查书房里的痕迹,就可以很轻松的判断出来。 而这些名单,原本都是加密过的。只要用错误的方式打开,名单就会自毁。 沈路不断强调自己有这份名单,在沈重楼看来,似乎有些簇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换句话,沈重楼会还以沈路是否真的有这份名单。 因为在沈重楼的猜测下,沈路偷到了三份名单,很有可能会着急的打开一份,然后触发了机关,导致名单被毁。而剩下的两份,其中一个是沈家养子名单,另一个是帮沈家干脏活的名单。 如果沈重楼是沈路,应该会去怎么试验?看到养子名单,一定会觉得这只是个很普通的,沈家收养的孩子的名单,一定不会认为是什么大秘密。所以会利用这份名单来做实验,试出名单的密码,从而用来安全的打开最重要的那份,脏活人员名单。 最合理的推断就是。在沈路利用沈家养子名单推测密码的时候,确实看到了几个养子的名字。当时沈路看到这几个名字的时候,肯定发觉这份名单极为不寻常。可此时名单触发了自毁,所以沈路其实只看到了极少部分的名字,而没有完整的名单。 这一点,从沈路当时之前推测口哨密码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沈路信誓旦旦的‘一代表沈家’,而书册的密码也是一,这就表明沈路已经知晓了沈家这些书册的密码。 而按照沈路第一册书册被毁,沈路只剩下两册书的逻辑来推断,沈路不可能在两本书册都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推断出这个密码。唯一的解释就是,沈路利用了一本书册被毁的代价,推测出了最后一本书册的密码。 沈路之所以一直在装腔作势,而且还一直提起沈家养子名单这件事,目的就是为了悄悄引导沈重楼,让他这么去想。 只要他这么去想,他就认为沈路是在虚张声势,从而觉得自己的养子名单没有泄露。 这也比较符合沈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行事风格。因为按理沈路假如拥有养子名单,只要和曲家商量之后,大可以把沈家的养子一锅端,这样等于斩断了沈家大半的命脉,沈家不攻自破。 沈路没这么做,而且不断用养子名单来威胁,再加上沈重楼对于沈路破解密码的判断,几乎可以因此断定沈路并没有完整的养子名册。 只要养子们的身份不暴露,沈家的根基就会永远存在。 而只要沈路没掌握这个根基,那么就可以允许沈路继续活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