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六十九章宫殿论学,校场演武-《大庸王朝》


    第(2/3)页

    “好啊,黄爱卿唯贤是举,不避亲疏,果然是国之重臣,不枉朕如此信任你。只是,朕若就这般给他委以重任,只怕朝中众官员不服,这可如何是好啊?”桓胜的面上略显难色。

    “这……”黄公辅心里明白,这只是托词而已,朝中自变法派退出后,只有中立派和他们这一班世族元老们了,谁会不服这个,只是他却也不能明说,“一切全听皇上做主了。”

    黄公辅偷偷望向闫依帆,闫依帆见状,心念一动,走出班列,嘿嘿一笑,说:“皇上,既然如此,不妨便考教考教,若果有真才实学,便可委以重任,若只是一徒有虚名之人,那就直接按欺君之罪论处便是了。”

    桓胜扫视了一圈,见无人说话,心中做了一番思量:现今朝堂上的百官们大多已经年老体衰,就像大司农一样了,如今也正是青黄交接的时候,如若不引进青年贤才,一旦有何变故,就无人能支撑了,索性便看一看再说,如果真有实才,就先用着,日后找一个罪名将他赶出朝堂,或是直接杀了就是了。

    桓胜笑了笑,“好,那就依闫爱卿的吧。既然说他文治武功皆可,那就先问问文治吧。苏昂,你且听了,朕问你何为王霸之业?”

    苏昂略向前走了一步拱手作揖,说:“皇上,所谓王霸之业,其实可分为两面来论,王者,百姓信服,甘愿俯首称臣,令天下来贺;霸者,则大多以武力威慑天下,使之不得不俯首称臣,而这种经不得风浪,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此之草民之愚见也。”

    “那你觉得王者当以何为本治国,方可使万民来贺呢?”文官序列中走出一年愈五旬之人,其人生得高大魁梧,络腮胡须,全然不似文官的样子,那人作揖说,“我乃云州何淼,现今官居中书侍郎。方才听得公讲治国之道,心有困惑,故而发问,还望见谅。”

    苏昂望着何淼,不禁觉得有些荒谬,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的人居然是官居中书侍郎之高位,当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但苏昂也不能说将出来,因为这个回答只能大赞赵国治国之道,谁敢说个不好呢?如今却又不能不回答,苏昂只得拱手回礼,说:“赵国王朝已经延续百年之久,自然有其治国之方略,既然能延续百年,那就说明王朝治国之略顺应天意。草民不才,也很是赞同此道,自然不敢大放厥词。”

    何淼哂笑了一声,“这话说得跟没说不一样么。”遂退回了班列。

    桓胜这才又说:“朕也想知道如何能使天下更加强盛,不知公可否祥加论述啊?”

    “皇上,依草民之见,国若为大统之国,当以仁政为根基,以法制为框架,如此可使百姓安定,使天下顺从,令不法之人回归正途,保疆土不受外敌窥伺!”

    苏昂的声音久久环绕在大殿之中,众臣哑然,桓胜低头思量,杨叔子在朝之时,严刑苛责,因而引得一众老氏贵族们纷纷不安,今日又听了苏昂一番话,颇觉得有些道理。

    “好,言之有理,朕悉心听了。众位爱卿可还有要考较一番的么?”

    班列最末有一须发斑白之人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说:“公既然学艺颇久,不知可懂晓音律么?”

    “草民偶尔听老师论及音律之学,算不得精通。”苏昂拱手答道。

    “既然如此,可知音律起自何处,黎庶可知音律否?”

    “世间凡有声音者,皆可称之为音律,故而此道源自世间万物。百姓们随口所哼皆是,岂不知音律?不知音律,所哼者为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