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改进(中)-《求活在金朝末年》
第(3/3)页
正是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催生了铁皮剪和手工曲柄钻的诞生。
但第一个问题却难住了陈宪。
他想来想去,解决高效生产厚薄均匀铁板的唯一办法就是轧机,除此之外,他想不到其他任何办法。
轧钢机的原理并不复杂,其基本原理和压面机类似,就是通过两个相对运动的棍子,对通过棍子之间的材料进行压轧,得到理想厚度的产品。两者之间的区别只是压轧的材质不同,承受的压力不同,当然,因为轧钢机承受的压力大得多,技术难度自然也就要高许多
以宋朝的工艺水平,自然无法生产现代意义上的轧钢机,但原始的轧机却并不是做不出来,毕竟,最原始的扎机在16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
经过一番蛋疼无比的思考(让一个现代工程师,去思考如何在宋朝工艺现状下设计一台机器,实在是一种折磨,他所熟悉的工艺手段,几乎一个都不能用),陈宪画出了一台简单原始轧机的设计图,轧机的主要部件,滚轴,轴座,机架,全都使用铸造加工(这也许是这个时代和现代差距最小的一种工艺手段了),一些垫块之类的小零件使用锻造加工,送料平台用木头加工。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把这些铸件组合起来?
现在是宋朝,可没有螺栓螺母这类东西。
那位网络写手的手机中,有不少资料,却没有螺丝的原始加工方法,原因很简单,他写的网络小说背景是明朝末期,在明末的时候,螺丝的加工方法和设备已经从欧洲传到了中国,火绳枪的生产就离不开螺丝,而在明朝末年,火绳枪传入中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时的中国有着成熟的罗丝生产工艺,所以那位网络写手完全不用为螺丝发愁。
但陈宪现在所处的时间是1206年的南宋,即使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螺丝,也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对于那位网络写手来说,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到了陈宪这里就成了大问题。
当陈宪开始深入考虑如何制造螺丝这个问题之后,他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大工程!
在现代,螺丝的加工方法有好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是使用板牙和丝锥加工螺栓和螺母。
这个方法的问题在于,板牙和丝锥从哪里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