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考试?(一)-《极道之上》


    第(3/3)页

    不见阳光,不经雨露,以为这样,

    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

    也许真的如此,时间是世上最好的良药,

    它可以治愈你的伤口,

    让曾经刻骨的爱恋也变得模糊不清。

    王朝更迭,江山易主,

    世事山河都会变迁,

    其实我们无需不辞辛劳去追寻什么永远。

    活在当下,做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

    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

    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

    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

    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

    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

    该开幕时总会开幕,

    该散场终要散场。

    也许是我们太过忙碌,

    忽略了嘈杂的街市也会有清新的风景,

    又或许是我们在修炼的过程中,

    总是欠缺了一些什么重要的片段。

    或许,人生需要留白,

    残荷缺月也是一种美丽,

    粗茶淡饭也是一种幸福。

    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

    所以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

    都要从容地走下去,

    不辜负一世韶光。

    世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心是一颗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犹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涤犹易;以情识衬贴之,犹明珠而饰以银黄,其洗涤最难。故学者不患垢病,而患洁病之难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难除。

    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有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居;性命的我要认得真,则万理皆备而其心常实,实则物欲不入。

    面上扫开十层甲,眉目才无可憎;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

    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欲临死而无贪恋,须向生时事事看得轻。

    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

    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得此意以持身涉世,感与应俱适,心与境两忘。

    思入世而有为者,须先领得世外风光,否则无以脱垢浊之尘缘;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后苦趣。

    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亲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捉掇,便超此场中矣。

    “地母大人,这是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阿浪对着远处殿宇,躬身一礼道。

    良久之后,地母悠悠道:“男娃娃,继续说说你对修行的理解和认识。”

    阿浪连声答应,又是躬身一礼,随后缓缓道……

      


    第(3/3)页